防疫知识要牢记,诈骗套路要识别
日期:2022-03-14 23:00:56  发布者:  阅读次数:

疫情防控不松懈

防疫知识要牢记

  防疫期间,同学们除了要牢记防疫知识,还要谨防诈骗电话。如果对话涉及以下这些方面,那就绝对是诈骗电话:

  ①询问银行账户、财产情况等不相关的问题

  ②索要银行密码或验证码

  ③以各种理由发送二维码让流调对象扫描

  ④以各种理由发送链接让流调对象点击

  ⑤推销药物或以各种理由要求流调对象付费

  ⑥以各种理由要求流调人员加入QQ群、微信群

  ⑦以任何理由让流调对象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利用疫情防控实施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提醒大家需警惕以下5种涉疫诈骗套路,切勿掉以轻心。

1.校园虚假收费诈骗

案例:

  近期,王某在其孩子幼儿园班级群里,看到一班主任头像和昵称的人员在群内发出支付宝二维码要求大家缴纳学费,并说因疫情大家不便去银行转账,使用支付宝转账即可。在受害人转账完成后,群内真正的老师发现此情况,出来告知大家真实情况,受害人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

  1.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信息,请千万不要点击该链接。

  2.学生家长在QQ、微信或者其他聊天工具上收到任何要求缴费的信息,一定要通过电话等其他渠道多方进行核实确认,切勿贸然汇款。校方一旦发现有此类诈骗信息,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澄清。

2.“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诈骗

案例:

  赵先生由于出差,急需核酸检测合格证明,便自费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但不能及时查到结果,此时,他接到了一个自称疾控中心人员的电话,告知只要缴纳500元加急费用便可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赵先生交了钱后才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警方提醒:

  1.不法分子利用对核酸报告有急需的人员希望尽快拿到核酸报告的心理,以“快速取报告”为诱饵,骗取受害人“报告费”和个人信息后,将受害人拉黑删除,销声匿迹。

  2.核酸检测要到正规渠道查询,不要被所谓“交钱加急”的话术迷惑。

3.虚假销售特效药诈骗

案例:

市民张某通过广告添加“老中医”“专家”微信,在线问诊后被推荐购买“特效药”,并称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新冠肺炎,其购买服用后发现并无效果,方知被骗,损失共计5000余元。经相关部门鉴定,所谓“特效药”为一般保健品,无相关治疗功效。

警方提醒:

  近期,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疾控单位、药物研究机构、公益组织或者“老中医”“养生专家”“权威人士”等,向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推广出售所谓的抗疫情药物、提高免疫力保健品等,从而骗取财物。

  国家相关机构针对疫情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在媒体公布,大家记得要时刻关注官方权威报道,面对打着“推销药品”旗号的不法分子,在未核实真伪前,绝不相信。

4.订单退款诈骗

案例:

  “您的快递因受疫情影响,无法送达。我们已安排为您退费补偿,您可以点击本链接,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后,输入验证码办理退费。”吴先生收到短信便点击了链接并登入,随即收到了验证码。在连续输入验证码后,吴先生收到自己银行卡4500元的扣款通知短信,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快递公司物流时间调整,很多电商平台及其卖家延迟了发货时间,部分客户因此提出退款申请。不法分子针对此情形以“订单退款”为由主动联系客户,诱骗客户提供账户信息、获取短信支付验证码,从而盗取资金。

  涉及退款、补偿一定要在商家官方平台进行,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操作。所有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非官方链接,统统关闭。

5.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了疫情反复,骗子也紧跟形势,打着防疫的旗号实施诈骗,自称防疫工作人员,致电做过核酸检测的受害者,称其检测结果有问题。如果受害者否认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也未接触过风险人群,骗子则会以“系统出现问题要重新核实身份信息和行程信息”为由,发送“木马链接”。受害人一旦信以为真,点击链接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和电话号码,骗子再以要验证码重新办理行程码为由,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转走。

警方提醒:

  1.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不会使用“00”“+”开头的境外号码拨打电话,一旦接到境外电话,务必提高警惕。

  2.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询问信息绝不包含索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及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实名注册,开启来电预警功能,避免上当受骗。